互动平台
常用链接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创前沿 >> 正文
我究竟报哪个专业好?填志愿怎么比高考还刺激
发布日期:2017年05月21日;   供稿单位:科协    浏览次数:

人生啊,就是一个选择,接着另一个选择。有时,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选择将把我们带向何方。尤其是每年这时候,又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日子……

前两天,果壳推送了一篇关于“选择”的文章:《“备胎”越多越幸福?选项太多的人,怎么选都不开心!》。在这篇文章中,专门研究“人类如何面对选择”的席娜•伊加尔(Sheena Iyengar)分析了影响我们选择的几大因素。她发现:

一,文化背景会影响我们的选择

在被要求用“妈妈指定的词”或者“同班同学帮你挑选的词”做造句题时,白人小朋友(从小生活在崇尚个人自由的文化环境下)的表现尤其差,而亚裔小朋友(从小生活在崇尚人际和谐的文化背景下的)的表现尤其好。对于中国文化下长大,更关注人际关系的我们来说,选择更容易受到亲人和朋友的影响。针对重大选择,如果得到了亲友的支持,我们也更有意愿去做。

二,当选项太多时,选择就成了一种负担

超市门口有一个果酱摊,卖家邀请路过的人品尝不同品种的果酱。有时,桌子上会摆6种果酱,有时则多达24种。结果你猜如何?统计发现,只有6种果酱可选的人,更有可能买果酱。“备胎”太多,你就选择困难了……

三,亲自做出了艰难抉择的人,往往选了哪个都后悔。但即便如此,他们还是希望能自己做选择。

先天性脑死亡的婴儿,是否应该断掉维持生命体征的装置?在法国,这个抉择专业医师做出的,而美国则是家长决定。几年后回访,法国的家长普遍表示:这个孩子的到来让他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,让他们收获很多;而美国的家长则更有可能体会到悔恨和痛苦,他们会不断地问自己,如果做了另外的选择,现在会发生什么?——奇怪的是,被问到是不是愿意放弃这个选择权时,美国家长们坚决表示:不!

席娜•伊加尔(Sheena Iyengar)教授,她专门研究“选择”。

其实,我们对选择有一种天然的偏好:选择给人以掌控感,而掌控感又会带来效能感,人类的大脑中甚至存在着一个专门的脑区,会对选择产生积极反应。然而,就像卢梭说的,“人生而自由,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”,我们的选择也受到种种限制。亲人朋友的态度、选项太多、两害相权等等情况,有时会让人恨不得直接抛硬币了事。

在一年一度填报高考志愿的日子里,伊加尔教授关于选择的心理学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思路:1 跟父母及其他对你影响重大的人好好沟通,2 缩小选择范围,3 勇敢做出选择。